-
“長汀經驗”25周年專題?丨閩西長汀:“紅土地”唱響“綠之歌”(組圖)
央視網消息(記者 鄭育紅) 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建好長汀、寧化長征國家文...
-
“長汀經驗”25周年專題⑨|龍巖市長汀縣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岳輝:山河不綠不收兵
央視網消息(記者 韋菊) 初冬的閩西長汀,依然滿目翠綠。很難想象,這里曾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縣份之一、中國四...
央視網消息(記者 黃鈺姣) 體驗釀酒技藝、捉鴨子、河田雞斗雞比賽……在龍巖市長汀縣河田鎮南塘村,一場場鄉村趣味活動在這里開展。平疇沃野、山清水秀的南塘村,呈現出“百姓富、生態美”的錦繡圖景。
南塘村開展的趣味抓魚活動 受訪者供圖
但是,這里曾經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河田鎮曾是中國南方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鎮區,“山光、水濁、田瘦、人窮”是當時最真實的寫照。25年來,長汀縣始終牢記“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殷切囑托,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縱深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歷經多年的綜合治理,昔日的“火焰山”如今成了“花果山”,長汀恢復了原來的“美貌”。
近年來,河田鎮黨委和南塘村黨支部以打造“紅旗躍過汀江,兩山實踐走廊”鄉村振興跨村聯建示范片為載體,引進專業運營團隊,做特色產業這篇大文章,以產業興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將南塘村著力打造成宜居宜業和美共富的鄉村。
河田鎮南塘村一隅 鄭育紅 攝
“水土流失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后,依托這里美麗的生態環境,我將農房和閑置土地等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發展金雞、金稻、金針花、金銀花、金桔等‘五金’產業,打造‘耕讀南塘’為主題的農事體驗、鄉土美食、特色民宿、親子研學、科普教育、民俗文化、農特產品銷售為一體的鄉村振興投融資新模式。”綠之夢家庭農場負責人易小貞說。
南塘村打造美麗“鄉村庭院、鄉村微景觀、鄉村小公園、鄉村田園、鄉村休閑旅游點”等五個美麗建設。圖為南塘村多肉藝趣閣。鄭育紅 攝
南塘村采取“以修代租”“以管代租”等低成本模式,重點實施傳統客家民居主題性改造、生態樹屋觀景休閑吧、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等鄉村振興項目。同時,緊緊圍繞鄉村生活、生產、生態領域“八大工程”,積極發動群眾,打造美麗“鄉村庭院、鄉村微景觀、鄉村小公園、鄉村田園、鄉村休閑旅游點”等五個美麗建設,積極發展河田雞、金銀花、金桔等庭院經濟,努力實現村莊“內在美”和“外在美”的有機統一。
“多虧這些年的綜合治理,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也在穩步提升。”南塘村種糧大戶傅木清表示,過去畝產量不到250公斤的瘦田,如今不僅能產雙季稻、畝產量超500公斤,千畝稻田還通過了無公害綠色認證,昔日貧瘠“望天田”變成如今“萬畝良田”。
如今,依托萬畝良田有色水稻,南塘村建設稻田畫觀景平臺增加游客游玩、觀光、打卡選項。同時發展生態農旅產業,集合河畔人家·小區,謀劃建設集餐飲、休閑為一體的農家樂休閑區,配齊旅游服務功能。截至目前,南塘村承辦研學活動180余次,舉辦上千人的大型活動近10次,共接待旅游觀光人次達4萬人,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輻射帶動周邊村民投工投勞、銷售農產品,增加年收入近1.5萬元。
長汀縣三洲鎮濕地公園 長汀縣水土保持中心供圖
南塘村由“荒山”變“綠滿山”的轉變,只是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的縮影。近年來,長汀縣充分發揮紅色、歷史、客家、生態等資源優勢,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發展名城旅游、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生態旅游,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文化旅游經濟,把長汀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文化旅游強縣,效果凸顯,長汀已成為全國網紅旅游打卡地,并在2024年再度入選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長汀縣著力培育‘生態林業+’‘生態旅游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建設一批鄉村生態旅游景區,全面提升鄉村生態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助力鄉村全面振興。”長汀縣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岳輝介紹,2023年長汀縣通過生態觀光、森林旅游、綠色休閑等實現旅游總收入68.64億元。
編輯:陳少婷
央視網消息(記者 鄭育紅) 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建好長汀、寧化長征國家文...
央視網消息(記者 韋菊) 初冬的閩西長汀,依然滿目翠綠。很難想象,這里曾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縣份之一、中國四...
主管單位:連城縣委宣傳部
主辦:連城縣融媒體中心
未成年專用投訴舉報熱線:0597-8923633
涉企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597-893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