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邦基,謝凝道二子,幼聰穎俊逸,加上謝凝道管教嚴格、督導有方,道德文章獨秀于同輩。嘉慶十三年(1808年)戊辰恩科中舉后,赴京參加會試。時父親為吏部文選司、驗封司掌印兼奉差督理寶泉局,事務繁重,凡一切酬應筆墨,由謝邦基代勞。中進士后,任咸安宮教習,期滿,銓選為甘肅隴西知縣。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謝邦基任廣東省??悼h(今廣東省雷州市)知縣,秋季抵達廣東省城廣州。時謝凝道因在梧州府政績卓著,升任云南迤西兵備道兼管水利事務,謝凝道到廣州拜見兩廣總督阮元,父子二人得以一敘親情。
謝邦基到任海康縣伊始,即以民情疾苦為首責,案到隨結,無留牘,未能即結者,亦必留心訪察,務得其情而后已。??悼h海邊的南渡口,堤壩被潮水沖擊受損嚴重。退潮時,乘坐渡船的人要脫下衣服,在海泥中步行數百步,方能登船,實為不易。謝邦基一上任,就捐出俸銀五十元為之修砌,又另捐十塊銀元修理船只,再籌備二百四十塊銀元存典生息,用作渡夫工資及日后修船等費用,??悼h百姓稱謝邦基的功德與渡口并峙千古。
??悼h舊有西湖,原名羅湖,始建于北宋。大文豪蘇軾從惠州再貶儋州時,去看望被貶到雷州的胞弟蘇轍,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羅湖更名為西湖。后來為了紀念蘇軾,于明嘉靖年間在西湖內修建“蘇公亭”。到謝邦基任職時的數十年前,西湖東面一條叫龍船溝的水道淤塞,一次大雨后發生決堤,而洪水涌入西湖,把西湖的南堤沖陷,西湖成了一個水潭地和泄洪的通道。此地是當地人出行的交通要道,《謝邦基行述》記載道:“行人淹沒者趾踵相錯”。幾十年來當地百姓迫切希望修好,但因工程量巨大而未有結果。謝邦基到任后,捐出養廉銀修筑湖堤、疏浚湖水,使得西湖又恢復往日的美景,四周履道坦夷、民實便之,謝邦基為此撰詩:“幾村全倚賴,萬頃得豐穰”。
西湖湖畔舊有萊泉書院,元初時取蘇軾“西湖平,狀元生”詩,改名平湖書院,歲久倒塌,僅存遺址。謝邦基認為:“書院為育才地,因湖得名,湖既修則書院不可不治。”他捐出養廉銀一百兩首倡,士紳齊響應,書院落成日,謝邦基為其取名“濬元書院”并為其題匾。謝邦基還為“濬元書院”新創書院膏火田、捐資田,設科租規條,士子感激不盡。一位才子為此記載道:“游斯院,睹房廊之幽深,如入洞天福地,思訓詞之精妙,若在白鹿鵝湖;古所謂一路福星者,謝邑侯足以當之而無愧矣?!?/span>
雷州府試院,向來無桌凳,且一到陰雨,上漏下濕,士子苦之。謝邦基捐俸銀三百元倡建,場內各號,用優質的青石為桌為凳,堅久耐用,獲得讀書人的一致贊許。謝邦基還為??蛋傩赵鲈O鄉會捐資,捐修龍王廟、十賢祠、準提閣,自他抵任后,庶政咸理,百廢俱興,士民戴德。因此其能力出眾,其間還多次被兩廣總督委托辦理案件,考核優異,調任更大的縣任職。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謝邦基調任廣東海陽縣(今潮安區及周邊一帶)知縣。海陽縣是嶺東首邑,地處濱海,民風獷悍,土豪勢力強大,為地方一害,治理難度很大。海陽縣田地少,百姓之間稍有不慎就容易導致糾紛,動不動就糾眾械斗,殺害人命,釀成巨案。謝邦基到任后,對地方惡勢力則痛加懲治,對無辜百姓則予以保全。對常年積案,則懸賞征求破案線索,一旦有線索,便不懼艱辛,星夜奔馳,抓獲犯人。其他如編保甲、設義學、恤孤幼、修城墻,無不盡心盡力。兩年后,海陽風俗為之大變。
潮州府距省城水路有800余公里,海陽學子到廣州參加科舉考試,往返費用巨大。如果有幸到北京參加會考,則費用無數。謝邦基于是捐出俸祿花邊銀元二千,倡議為海陽學子參加鄉試、會試募捐捐資,于是紳耆相繼響應,不到一個月,就捐銀元三萬五千八百。于是創建扶輪堂,為管理捐資公所,還創立捐資管理規條刻于石碑。
謝邦基于海陽縣南鄉修建水道,填平溝壑,修建龍湖書院。在縣城的城南書院,設立享堂一所。為救助嬰兒,謝邦基還為海陽縣育嬰堂添設蚊帳九十頂,棉被一百床、棉衣一百件,并擴增育嬰堂運行的經費。
揭陽縣員埔鄉連城樓(今揭西縣坪上鎮連城村)與員埔鄉其他村黃姓同姓之間歷年械斗。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十月,械斗傷亡數十人。上一年,分巡惠潮嘉兵備道督兵勇五百人包圍員埔鄉,不料員埔鄉歹徒率眾抗拒,槍炮器械四周羅列,相持四月無果,官兵只好撤去。該案是奉旨查辦之件,兩廣總督阮元將案件檄委謝邦基辦理。檄至,下屬均認為此案很難辦理,而謝邦基慨然自任,即督兵前往,一個月后就奏效。員埔鄉人黃立老,因受人命案株連下獄,年七十余,奄奄待斃。謝邦基曉以利害將其釋放,黃立老非常感激,供出具體犯人并引導官兵包圍員埔,出力甚多。在重賞之下,員埔鄉耆老將涉案者全部縛獻。謝邦基諭令兩地父老,不得再尋釁滋事,案遂辦結,親族同歸和好。
謝邦基因立有大功,考核再次定為卓異,按例應提拔重用。但兩廣總督阮元上奏朝廷,將其留在省城身邊,為其辦理積案達二十余件。在此期間,謝邦基不辭勞瘁,遇事必矢勤矢慎,勞心焦思,不遺余力。然而公務繁重,謝邦基心力交瘁,身體逐漸致病,直到道光三年(1823年),仍以卓異奏擬引見后提拔重用,在時任兩廣總督李鴻賓督署辦差。因身體孱弱、長期公務繁忙、身體透支嚴重,加上醫治不及時,謝邦基于道光七年(1827年)七月病逝于廣州省城公所,時年41歲。時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和兩廣總督阮元皆稱他是“粵中第一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