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2024年開館的連城縣新泉整訓紀念館與國保級革命舊址群在斑駁樹影中輝映,見證著絡繹不絕的紅色熱潮,青石板路上此起彼伏的腳步聲,來自各地的黨員干部、學生群體、游客隊伍接踵而至,或駐足聆聽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或進行軍事整訓體驗……讓歷史的厚重感與當下的紅色學習熱在此交融。
而在新投入使用的新泉紅色教育研學基地,教學樓里洋溢著濃厚的學習氛圍,這里迎來了一批又一批求知若渴的學員——全縣年輕干部、新提拔科級干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培訓班陸續開班,學員們在專題授課中汲取紅色力量……
從紀念館、舊址群的參觀學習到研學基地的專題培訓,在這片紅色熱土上,連城縣緊扣全市紅色教育培訓“1+7+N”工作要求,正以嶄新的面貌、多元的形式、豐富的載體,推動連城紅色教育培訓開啟新征程,用革命精神為廣大黨員干部凝心鑄魂,在連城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中擔使命、綻風采。
夯基壘臺——三大保障構筑發展“四梁八柱”
5月16日,新泉紅色教育研學基地名家工作室正式揭牌,福建省委黨校原副校長、省行政學院原副院長曾漢輝正式入駐,并以“總書記二十次到閩西的啟示”為題開講“第一課”,為學員帶來一堂思想盛宴,也為連城紅色教育培訓注入“智力活水”,這是連城縣完善發展體系的一個縮影。
連城縣以組織、機制、項目為支撐,構建起高位推動的紅色教育培訓發展體系。縣委主導建立紅色教育培訓工作聯席體系,主要領導帶頭對接資源,推動紅色教育培訓與“雙招雙引”深度融合,示范帶動全縣各級各部門樹立“人人都是紅色教育培訓代言人”的理念,樹牢全縣“一盤棋”意識。成立“連南紅色文化保護利用示范區”,以新泉整訓舊址群為核心,整合南部四鎮紅色資源與客家文化,打造“紅色連南”文化品牌。以紅色教育培訓引人才引項目引資金,聚焦國家長征文化公園建設,圍繞“文保傳承、人才康養、文旅經濟”等投向,2024年策劃項目298個,省重點22個,市重點13個,爭取資金5.25億元,其中,投資2.97億元的縣委黨校新校區(新泉紅色教育研學基地)于今年5月啟用,為打造古田至連城干部教育重要陣地節點打下堅實基礎。
守正創新——三大支撐激活教學“一池春水”
近年來,連城縣精心打造朋口蘭花基地、現代甘薯產業園、新泉整訓舊址群等17個紅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點,配套“文明有象、振興有道”“一根地瓜富半縣”等連城特色課N門,持續優化教學形式,講好連城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連城縣以課程體系、教學形式、智庫體系為抓手,構建多元立體的教學體系。著力打造“1+17+N”課程體系,以習近平總書記在“蓮”足跡為核心課,在17個現場教學點部署31堂專題課,配套“一根地瓜富半縣”等特色課,形成“核心引領、多點開花”的課程矩陣。創新“沉浸+互動+體驗”模式,既搭建“紅色記憶小劇場”,精選紅色故事十講、紅歌教唱等傳統形式,融入四堡雕版印刷、姑田大龍制作等非遺體驗,創新“互動”教學,增強教學趣味性,更開設“新時代新泉整訓”軍訓環節,傳唱“紅色”金曲,教唱《婦女解放歌》等,磨礪黨員干部意志。建立“一庫一團一班一基地”人才格局,依托對口支援、對口合作、山海協作等黨校資源,簽訂雙邊人才共享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主動融入“閩粵贛紅色教育培訓聯盟”,深入挖掘閩粵贛革命歷史,為紅色教育培訓事業提供堅實的學術支撐。
提質增效——三項制度筑牢陣地“銅墻鐵壁”
“各位學員,這里是新泉整訓舊址群,1929年毛澤東同志在此主持召開了著名的‘新泉整訓’……”5月7日,在新泉整訓紀念館與連城三中聯合舉行2025年“紅色小講解員”暨“大榕樹小講解員”培訓開班儀式上,小講解員們用清脆稚嫩的聲音講述革命歷史。自館校共建以來,新泉整訓紀念館已培養93名小小講解員,成為了紅色教育培訓陣地的“新生力量”。
針對陣地分散問題,連城縣以制度建設推動規范化發展。圍繞“紅古綠特”教學資源,優化認定17個現場教學點,落實“一名負責人、一份講解詞、一個專題課、一堂微黨課、一條教學線路、一場課程體驗”“六個一”機制,推動教學點從規范化、立體化、品質化發展。實施講解員“個十百”培養提升工程,施行“縣鎮村”三級培養體系,通過構建“單位推選、集訓篩選、微課競賽、巡回宣講、結果運用”良性循環體系,組建由24名優選生、選調生、鄉村振興儲備人才組成的縣級講解員隊伍。依托對口支援、山海協作等機遇,用好4個異地黨性教育基地,推動與省直部門共建10個合作陣地,明確“黨校+國企+外培中心”服務機制,探索“黨校專員+職業經理人”模式,組建專業推廣團隊拓展連城紅色教育培訓輻射面。
價值轉化——三項行動繪就融合“多彩畫卷”
今年“五一”前夕,新泉鎮天泉灣酒店試運營,這座集研學、會議、康養于一體的綜合體,能滿足黨性教育、商務會議、紅色研學、工會療休養等多元化需求。作為新泉鎮文旅產業發展的“新”引擎,天泉灣酒店開放運營后,將以紅色文化為魂,以溫泉康養為韻,以客家美食為媒,助推新泉鎮打造“紅色文化體驗+溫泉康養+客家美食”的一站式目的地。
連城縣以“紅培+”三項行動為路徑,推動紅色教育培訓資源價值向發展效能轉化,讓“基因紅”轉化為“發展紅”。舞活“紅培+文旅”,規劃開發“紅色新泉游、丹霞溫泉游、休閑生態游”等5條文旅精品線路。新泉整訓舊址群入選全市五大文旅品牌之一,2024年接待參觀學習超20萬人次,帶動村集體增收50萬元。激活“紅培+產業”,推動教育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聯動鄉鎮餐飲、住宿、文創等資源,有機嵌入紅色教育培訓體系,推動價值提升。其中,新泉就打造42家“整訓歲月”主題餐廳,推動新泉美食業年產值達4.8億元。同時,搞活“紅培+康養”,打造連城建設人才紅色康養小鎮,建設特色農產品種植養殖示范基地,升級天泉灣溫泉度假區,開發特色文化康養線路,推動紅色教育培訓與生態康養深度融合。
“連城縣將圍繞深化‘1333’工作機制,‘秉承內優教學、外拓市場’理念,推進紅色記憶小劇場、政務講師團等項目建設;抓實主體、輪訓班次,抓實教學實效和人才支撐;拓展政策、組團、縣域合作;落實課程、課題、咨政報告清單。全力推進紅色教育培訓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連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桂生表示,未來,連城將繼續以紅色教育培訓為支點,撬動文旅、產業、人才協同發展,讓紅色精神綻放新時代光芒,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譜寫連城篇章。
記者:黃水林 謝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