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添新綠
科普獲新知
早春三月,草長鶯飛
植樹造林正當時
今年的3月12日
是我國的第47個植樹節
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并組織動員群眾積極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提倡通過相關節日活動,從而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綠化祖國、改善環境,人人有責,植樹節知識你知道多少呢?接下來讓我們大家一起共同學習有關植樹節的科普小知識吧!
01
植樹節的由來
◆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于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
◆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
◆新中國成立后,于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
◆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明確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02
植樹節的節徽
節徽寓意:
1.樹形,表示全民義務植樹,人人動手,綠化祖國大地。
2."中國植樹節"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年年植樹,堅韌不拔的決心。
3.五棵樹可會意為"森林",由此引伸連接著外圈,顯示著綠化祖國,實現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體系的良性循環。
03
樹木的價值
1棵樹
大約可以制作200kg紙漿
大約可以制作750卷衛生紙
1畝樹林
1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67公斤
1年可以吸收各種粉塵20—60噸
可以放出的氧氣可供65人呼吸一輩子
04
植樹指南
1.挖樹坑
挖60厘米-80厘米見方,40厘米-60厘米深的樹坑,將熟土(表層土)與生土(心層土)分別堆放。
2.樹苗下坑
適當調整好縱橫間距,做到橫平豎直。
3.樹苗填土
先將表土填入穴中央約10厘米-15厘米后,讓苗木根系舒展,再繼續填土至根系完全蓋住時,用手輕輕提苗,把苗扶正,用腳踏實,然后每填20厘米土,踩實一次,填土要略高于原土痕。然后,在靠原土痕外緣用土圍起一圈土埂(高約20厘米-30厘米,預防澆水時外流)。回填時先填熟土,后填生土,石塊不能回填。
4.樹苗澆水
澆滿樹盤(土埂)內的水之后,待水略干,再覆10厘米-20厘米厚的土堆或雜草減少蒸發。
05
植樹的好處
保持水土
樹木有像樹冠那樣龐大的根系,能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樹根不斷地吸收蓄存。據統計,一畝樹林比無林地區多蓄水20噸左右。
抵擋風沙
植樹造林能防風固沙。要抵御風沙的襲擊,必須造防護林,以減弱風的力量。風一旦遇上防護林,速度要減弱70% ~80%。
經濟建設
植樹造林能為人類提供許多有用的東西。不少水果、藥材都是林產品;茶葉、橡膠、新碳等都是樹木的貢獻。
06
歷年節日主題
2012
植綠護綠共創省示范文明城市
2013
深入開展造林綠化鼎立推出生態文明建設
2014
擁抱春天,播種綠色
2015
美化環境,清新空氣
2016
許美好愿望、獻綠色愛心
2017
“氣候、人類、社會”
2018
履行植樹義務,共建美麗中國
2019
綠化神州大地建設美麗中國
2020
貢獻力量,奉獻綠色
2022
約會燦爛春天,擁抱綠色草原
植樹節是為了倡導人民種植樹木,鼓勵人民愛護樹木,提醒人民重視樹木。樹木對于人類的生存,對于地球的生態環境,都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并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THE END
來源:萬年科普、人民網、央廣網
主管單位:連城縣委宣傳部
主辦:連城縣融媒體中心
未成年專用投訴舉報熱線:0597-8923633
涉企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597-893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