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看報道詳情
↓↓↓
近日,走進福建省連城縣隔川鎮竹葉山村菌草生態種養循環示范產業基地,成片的巨菌草長勢喜人、綠意盎然,菌草叢中、池塘碧波上,連城白鴨覓食嬉水,而在一旁的竹林間,河田雞在肆意奔跑……儼然一幅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發展新圖景。
“基地從2023年的300余畝發展到2024年的500畝。”竹葉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祥錦介紹。巨菌草具有良好的經濟、生態效益,竹葉山村菌草生態種養循環示范產業基地以竹葉山村為中心,向松洋村、聯益村、隔田村輻射,集巨菌草種植、巨菌草青儲料加工和禽畜養殖、生產、銷售等功能于一體,是竹葉山村探索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徑。
基地采取“村黨支部+院校+公司+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戶”模式,由連城縣沁鶩園食品發展有限公司經營,朱余村黨支部依托省級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入股50萬元,竹葉山村黨支部提供場地和勞動力,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中心提供技術支持。公司向家庭農場、合作社及農戶下達訂單,農戶接單后按要求負責日常管理和供貨,最終再由公司回收進行統一加工銷售。
“巨菌草收割后加工成飼料,不但降低了飼養成本,而且喂養出來的家禽腸道疾病少,肉質鮮嫩、口感好,很受消費者青睞,現已成為養殖戶的‘致富草’。”連城縣鐘鶩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鐘炎介紹,巨菌草種植技術簡單、抗逆性強、產量高,1年可以收割3至4次,每畝產量達20噸,配合鹿角靈芝加工成飼料可以使養殖成本下降10%以上,而收購價格卻比常規養殖的上浮15%—25%。2024年,基地年產值達1045萬元,另有75名村民在基地實現就業增收。
“巨菌草根系發達,在治理生態污染、改善水土流失方面同樣具有重要作用。”隔川鎮干部羅建梅說。隔川鎮地處閩西原“萬畝旱區”,地表水資源短缺,基地利用荒地、旱地種植巨菌草,不僅解決了土地撂荒問題,還有效改善了隔川鎮水資源環境。同時,生豬、白鴨、河田雞的污糞通過集中發酵,處理后的有機肥又能有效降低菌草和果蔬種植成本,既提升了土地肥力和果蔬品質,又有效改善了環境。
“我們力爭將竹葉山村打造成菌草生態循環農業‘一村一品’村。”陳祥錦表示。下一步,隔川鎮還將建造1個菌草加工廠、1個生態食品體驗區、1個生態農業觀光研學區,著力將示范基地建成為集農旅結合、產供銷一體化、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產業鏈。
連城縣是“菌草之父”林占熺的家鄉,為加快推進巨菌草這一生態富民“幸福草”種植技術在紅土地上蓬勃發展,連城縣積極對接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菌草生態產業戰略合作”大力發展巨菌草產業,持續推進千畝菌草種植和原料作物基地、菌草靈芝特色產業、“以草代木”生產板材基地、菌草科技創新產業園等建設,充分發揮“以草代木”“以草代糧”作用,抓好“種、管、收、貯、用”等關鍵環節,拓展菌草生態產業鏈,探索“菌草種植+草叢馴養(以草代水)+養殖液體收集循環充分利用+菌草回收加工+畜禽喂養菌草飼料”的可持續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推動菌草產業規模化和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
記者手記
菌草技術因扶貧而誕生和發展,作為最早推廣應用菌草技術的地區之一,福建省連城縣發展菌草新型產業具備多項優勢。連城縣一方面加大對菌草產業投入與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不斷探索菌草種養可推廣的連城模式,力爭為這項中國特有的技術進一步造福全世界貢獻自身力量。
主管單位:連城縣委宣傳部
主辦:連城縣融媒體中心
未成年專用投訴舉報熱線:0597-8923633
涉企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597-893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