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城:聚焦急難愁盼 書寫民生答卷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連城縣堅持一體推進學查改,廣大黨員干部持續轉變作風,將“問題清單”轉化為“民生...
-
連城縣舉辦2025年全縣第五屆職工氣排球大賽
9月14日至15日,連城縣2025年全縣第五屆職工氣排球大賽在縣武術綜合訓練館舉行,來自全縣21支代表隊的250余名職工...
眼下,正是秋花生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8月26日上午,在連城縣文亨鎮鯉江村的田間地頭,一簇簇翠綠的紅衣花生苗迎風搖曳,村民張汝恒在鎮農技人員的指導下,對秋花生進行施肥管護。
“種花生讓我們的日子‘生花’。今年的雨水天氣比較多,土壤水分充足,剛采收的春花生品質較好,顆粒飽滿,畝產量在1000斤左右,每畝收入3000多元。”張汝恒樂呵呵地說,他今年上半年種了10來畝春花生,豐收的喜悅讓他接續種了10多畝的秋花生。張汝恒種紅衣花生已有10多年歷史,從最初的3、5畝到現在年種20多畝,收入穩步增長,加上富余時間務工收入,日子越過越紅火了。
走進田頭村,村內道路干凈整潔,村道綠植綠葉蔥蘢,村民房屋錯落有致。7月份以來,收獲、采摘、晾曬、秋種.....田間地頭、農家小院里到處一派繁忙的喜人景象,村民們互相分享著紅衣花生豐收的喜悅。在這里像張汝恒一樣,以種植紅衣花生為主要收入的村民比比皆是,小小的花生不僅壯大了集體經濟,還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讓老百姓的日子紅火“生花”。
田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開義熱情地邀請筆者品嘗自家晾曬的春花生,他美滋滋地說,“我們村總共有80來戶村民種植紅衣花生,我們這個片區還有幾個加工點,除了批發商上門來收購,我們也把花生運到加工廠里賣,或者自己晾曬一些來零賣,根本不愁銷路。”
在文亨鎮興隆花生加工廠,工人正忙著趕制訂單,將花生進行清洗、晾曬、脫殼、分揀、裝袋,忙碌而有序。“農戶把剛采出來的鮮花生拉來我這里,我們用機器清洗、脫殼后,按照顧客的訂單需求進行加工,再通過電商物流發到全國各地,每天可以加工5萬斤左右。”負責人沈家存說道。廠里長年雇用周邊村民加工花生,解決了20多個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掙錢。
連城是中國客家硒都,富硒土壤孕育了眾多品質優良的土特產,紅衣花生就是其中代表。文亨紅衣花生屬珍珠豆型小粒品種,果殼薄,網紋清晰,外形美觀,以雙粒果莢為主,種皮紫紅色有光澤,鮮果嚼感脆嫩潤滑、細膩無渣,熟食香甜可口、食味好;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及鈣、鐵、鋅、硒等礦物元素,能較好的滿足人們的膳食營養需求。文亨紅衣花生從宋代開始種植至今有900年歷史,承載著連城縣農耕歷史文化,其獨特的栽培方式、良好的生態環境,形成了它別具一格的形態和品質特征,以其優異的食味和營養保健功能深受消費者喜愛。不僅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還獲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
近年來,文亨鎮著力“原種保持、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標準化生產”,紅衣花生種性得到保持,產量不斷提高,品質不斷提升,面積逐年增加,產業不斷發展壯大,2024年全鎮春季種植面積2600余畝,加工銷售企業10余家,主要生產銷售日曬花生、花生米粒、鹽煮花生、濕炒花生、干炒花生、濕烤花生等系列產品,年產值超5000萬元,從業人數3000余人,人均收入1.5萬元以上。
連城縣為充分發揮特色資源優勢,出臺了《加快推進紅衣花生產業化發展實施意見》,安排專項資金,對規模種植、加工、銷售紅衣花生的個人和企業進行獎勵。同時,該縣積極做好紅衣花生品種認定工作,建立紅衣花生良種繁育體系,逐步建立紅衣花生原種保護、良種繁育的技術體系,確保種子質量,為紅衣花生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在產地規模效應的帶動下,連城多舉措調動群眾種植紅衣花生等經濟作物的積極性,種植鄉鎮也由文亨輻射到蓮峰、林坊、北團、新泉、廟前等地,全縣紅衣花生春、秋兩季種植面積達1.5萬畝,全產業鏈年產值超1億元。如今,連城在良種培育、擴大生產規模、拓寬銷路等方面,持續加快紅衣花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推動鄉村振興落地生“花”,“生”生不息。
記者:黃水林 周潔 謝強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連城縣堅持一體推進學查改,廣大黨員干部持續轉變作風,將“問題清單”轉化為“民生...
9月14日至15日,連城縣2025年全縣第五屆職工氣排球大賽在縣武術綜合訓練館舉行,來自全縣21支代表隊的250余名職工...
主管單位:連城縣委宣傳部
主辦:連城縣融媒體中心
未成年專用投訴舉報熱線:0597-8923633
涉企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597-893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