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狐凈污”治理模式是連城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實踐。近年來,連城縣瞄準問題靶心,在摸清底數的同時,因地制宜分區分類選擇治理技術路線,除65個村莊納入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外,其余均采用田間起壟引流方式,在氧化塘內種植狐尾藻、荷花等水生植物,進行生活污水吸納凈化,形成了以分散治理為主,融合“美麗鄉村”建設和“荷狐凈污”的長效治理模式,主要以揭樂鄉官峰村、莒溪鎮墩坑村、宣和鎮培田村、塘前鄉張地村、廟前鎮水北村等為代表,組織全縣推廣實施。該治理模式還獲得生態環境部肯定及中國環境報總結推廣。
4月18日下午,漳州市漳浦縣副縣長洪和庭帶領漳浦縣生態環境局、住建局等一行5人,來蓮交流學習“荷狐凈污”治理模式,連城縣副縣長陳聚水,龍巖市連城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陪同。


揭樂鄉官峰村氧化塘荷花、狐尾藻
交流組一行先察看了揭樂鄉官峰溪“荷狐凈污”治理模式,聽取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解荷花、狐尾藻等水生植物凈污效果、官峰溪小流域綜合治理前后水質情況(由劣Ⅴ類提升至Ⅲ類)等內容,全面深入了解該模式如何利用迂回田間起垅引流方式,在氧化塘內種植荷花、狐尾藻等水生植物,垅上種植巨菌草凈化養殖業外排尾水、農田退水、農村生活污水等,既美化鄉村居住環境又達到了生態治理效果。

漳浦縣交流組了解連城“荷狐凈污”治理模式
交流組一行還察看了莒溪鎮墩坑村為民辦實事項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情況,聽取相關負責人介紹,細致了解該項目如何疊加環保項目資源,通過群眾讓渡空間,對涉及6082平方米的12口廢棄老舊坑塘進行生態改造,活化水系,梯次串聯,種植荷花、狐尾藻、梭魚草、睡蓮、彩葉美人蕉等水質凈化植物,達到分級凈化生活污水的效果。通過“荷狐凈污”治理模式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融合,做到長效治理,實現莒溪鎮墩坑村水質從Ⅴ類提升至Ⅲ類,受益人口約300人。


莒溪鎮墩坑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漳浦縣交流組一行對連城縣“荷狐凈污”治理模式給予了高度贊揚,并圍繞水環境治理等方面工作深入交流學習和探討,學習借鑒我縣在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中好的經驗和做法。雙方認為此次交流學習感受深刻,收獲滿滿,并一致表示,希望兩地能加強溝通交流。

漳浦縣交流組了解墩坑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情況
“荷狐凈污”治理模式,提升了村容村貌的“顏值”,帶火了鄉村旅游,也帶來了生態、經濟、社會三重效益,是對“綠水青山”轉為“金山銀山”路徑的有效探索。
來源:連城生態環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