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景看春耕,農業發展意正濃。連日來,在連城縣廟前鎮、四堡鎮、塘前鄉等各鄉鎮的田間地頭,春耕生產的“交響曲”已進入高潮,廣袤的田野上,新插的秧苗在水中搖曳生姿,盎然的生機預示著龍年的豐收正在孕育。
(姑田鎮后洋村-張遠攝)
今年以來,連城縣在“良種、良法、良機、良田”上發力,推廣應用于春耕生產中,為全年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開好頭、起好步。 “這幾年的優質稻新品種像早優73、晶兩優8612等長勢不錯,表現都很好,去年實現畝產700公斤以上?!?月17日,在連城縣優質稻新品種種植示范基地,種植大戶蔣文波介紹他今年種植的優質稻新品種時說道。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小小一粒種關系著糧食產量,連城縣緊緊圍繞糧食安全,以高產、優質、綠色新品種為重點,開展優質稻新品種展示示范,篩選出適合該縣種植的稻種新品種,滿足不同季節、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區域的水稻品種需求,促進農業節本增效、綠色發展,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該縣還全力做好優質良種供應工作,根據各品種特征特性及各鎮、村小區域氣候特點,指導農戶科學用好種子??h農業農村局組織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縣種子管理站全力做好種業市場監管,做到種子門店抽查覆蓋率達100%,備案品種抽樣覆蓋率100%,進一步規范種子市場,保障農業生產用種安全,讓農民用上“放心種子”。
連城縣著力以先進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為核心的“良法”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組織開展2024年高素質農民春耕備耕水稻專題農機專業培訓活動,邀請農技專家開設課程,現場教學,指導學員春耕春種,推動農民實現技能提升,著力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同時,該縣農業部門組織專家組成員、科技特派員、農技骨干等深入鄉鎮田間一線,推廣“五新”技術,面對面、手把手指導農戶加強農作物春季田間管理,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上遇到的技術問題。通過政策扶持、示范帶動、技術指導、集中培訓,大力推廣集中育秧和機械化插秧,提高農民科學種植水平,推動“藏糧于技”戰略的實施,為糧食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在春耕生產中,連城還把“良法”和“良機”結合起來,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在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種糧大戶楊炳生搶抓農時,駕駛著拋秧機來回穿梭,種植的248畝早稻,在機械化的助力下,幾天就完成插秧?!艾F在各種機器解放了我們的雙手,天上飛的、田里跑的,我們農民有時褲腿不沾泥點子就能把田種好!”楊炳生笑著說。

該縣今年早稻種植面積約6萬余畝,春耕生產累計已投入履帶式拖拉機、旋耕機、水肥一體機等大小農機具8000余臺(套),早稻時節全縣投入各類大中小型機具4400臺(套),插秧機130臺(套),服務17個鄉鎮早稻種植,大力提高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連城大力推廣數字設施農業和機械化生產,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規模種植,全縣農業機械化生產程度越來越高,農業機械由原來的小型、低檔次向復式、高效能、智慧型農機轉變,極大提高了種植效益。
如果說良種、良法、良機是為農業生產助力,那良田就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四堡鎮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工人們趁著晴好天氣,正在進行排灌渠施工,該項目設計規模為2000畝,總投資48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土壤改良、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等,項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善灌溉渠的地利,保障農業生產。
近年來,連城縣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修繕水利設施,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著力將零散的“糧田”建成“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高產、穩產“良”田。同時,通過流轉土地、復耕復種,盤活撂荒地,鼓勵農戶種植水稻與其它作物進行當年輪作等方式,促“糧田”變“良田”,為糧食的穩產增收提供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