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百業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是推動鄉村“五大振興”的應有之義,是落實鄉村“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生態環境也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才能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
一、環境整治提升宜居質量
近年來,廟前鎮以創建“省級文明鄉鎮”為主題,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理念,致力建設美麗、生態、和諧的幸福家園。經過全鎮的共同努力,鄉鎮文明程度得到有效提升、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治理、生態環境持續有效改善。
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廟前鎮以生態宜居為根本,著力打造生態美、水質優的鄉村環境。一是堅持高標準規劃,堅持“多規合一、因地制宜”原則,完成15個村莊規劃編制;二是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和“兩治一拆”專項整治,精準施策治理空心房、裸房、拆除違法建筑,開展房前屋后整治和桿線規整,村莊實現“舊貌”換“新顏”;三是建立“美麗庭院”年度評選機制,鼓勵老百姓積極參與美麗家園建設。
截至目前,全鎮累計拆除空心房15.87萬平方米,整治裸房14.45萬平方米,拆除旱廁455座,拆除主要道路兩側違章搭蓋、廣告牌共2.02萬余㎡,其中,廟上村、水北村、芷聯村高分通過市級“兩治一拆”驗收工作;廟上村、水北村、呂坊村被評為省級“綠盈鄉村”高級版。
此外,廟前鎮積極組織開展潔凈家園行動,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加強對農村公廁、公園、公路等公共場所管理;堅持對集鎮農貿市場、河道、沿街環境進行大清掃、大整治。2022年-2023年以來,廟前鎮開展319國道沿線環境整治行動11次,組織文明創建集中整治活動18次。
同時,廟前鎮堅持項目帶動,率先在廟上村試行建立“垃圾兌換超市”,開啟帶動村民自覺做好環境保護新模式,真正踐行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做到變廢為寶、良性循環。
二、綠色經濟推動安居樂業
“綠”基因、“氧”天賦、“礦”資源,這是廟前鎮的三大名片。要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就要突出生態惠民,推動生態振興,推進一二三產業綠色發展,真正把生態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真正把綠水青山轉換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廟前鎮積極探索綠色產業發展的振興之路,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挖掘產業振興發展潛能。一是抓產業。鼓勵引導村民發展特色產業,在保證糧、油、蔬菜等常規農作物種植的前提下,拓展了林下經濟、采摘經濟、親子經濟、觀光經濟的協同發展。二是找銷路。探索“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成立各專業合作社,實現村級搭臺、群眾唱戲、互利雙贏。三是揚優勢。利用各村地理優勢,打造不同產業經濟,如“凈水+觀光+農家樂+民宿”的氧化塘濕地公園;可實地體驗的“蔬果采摘+親子樂園”;“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的林下經濟等。
由“氧”到“養”,由“綠”到“金”。
廟前鎮堅持“生態+振興”的發展思路,圍繞“以生態環境推動鄉村振興”,大力推進綠色鄉鎮建設,實現了鄉村振興和生態保護的共贏。
連城廟前,政通人和,正在彰顯一幅“生態美、百姓富、人和諧”的美麗畫卷。
來源:中共連城縣廟前鎮委員會